• 媒体经贸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媒体经贸 > 正文
    泉州晚报 | 薪火相传争甲子 初心不忘著春秋
    时间:2023-12-24 09:25 点击:

    原文刊发于11月24日《泉州晚报》第2-3版




    核心提示

    滔滔晋江,碧波荡漾,水韵悠长,滋养万物生机;巍巍紫帽,山峦叠翠,书香袅袅,孕育英才辈出。甲辰龙岁,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迎来办学60周年。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全景


    岁月悠悠,华章熠熠。学院肇始于1964年泉州商业职业学校,融汇1979年晋江供销学校血脉,六十载风雨兼程。如今,学院层次攀升,规模日盛,近一万三千学子汇聚于此,跻身福建省A类高职之林,桃李满天下,累计输送英才逾五万四千名。


    校标与校史馆

    近年来,学院荣膺福建省“双高”建设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省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尤其2023年以来,学院于诸多赛项中斩获国家级殊荣,办学成果斐然,实现历史性突破,综合实力跃升新阶。


    弦歌未歇,再启新程。立于历史新起点,学院将继续秉持“明德、善学、强技、力行”之校训,崇尚“事业重于职业,敬业深化专业,激情调动才情,理想指导念想,集体提升个体”之理念,弘扬教育家之精神,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以教传承,矢志培育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构建一所立足福建、辐射九州,聚焦新工科、新商科与制造服务业,独具办学特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奋勇前行,再创辉煌。


    峥嵘六秩 谱写职教华丽篇章


    奋发有为

    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1964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在晋江专员公署商业局的支持下,泉州商业职业学校成立。学院60年的办学鸿基由此初奠,从此弦歌不辍、诵唱至今。


    泉州商业职业学校隶属省商业厅,定址金山伍堡街,招收初中毕业生,设财会、计统2个专业,实行半工半读,学制4年。受时代影响,学校只办两届,于1966年停办,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于1979年复办,定名为晋江地区泉州商业学校。同年,在晋江地区供销社的支持下,晋江地区供销学校创办,定址桥南华洲,属财经类全日制中专学校,初设财会、计统2个专业。两校独立办学,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分别增设物价、企管、市营、餐旅、信用合作和营销、经贸英语、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商业发展需要的中等专科技术专业人才。其间,因地改市,两校分别更名为泉州商业学校和泉州供销学校,泉州供销学校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认为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1年,为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建设,泉州商业学校和泉州供销学校合并组建为泉州商贸学校,属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迁址鲤城区南环路校区办学,学制3年,开设财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等专业。2004年,泉州商贸学校升格为大专,定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泉州慈山财经学校并入,更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


    纵观发展历程,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与国家发展同频、与教育改革同向,在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证明“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勇担使命

    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荣


    六秩经贸,六秩商科。学院始终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调整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式,办学定位由原先“服务于商贸行业和泉州地方产业”,调整为“建成一所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聚焦新工科、新商科与制造服务业,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以人才链对接产业链,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4届服装毕业设计优秀作品与企业产品联合展演


    赓续学脉,深化专业。学院学科建设水平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石不断夯实,逐步构建起与福建省、泉州市现代产业新体系和“四大经济”相契合的专业结构。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专业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广告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匹配泉州文化创意等紧缺行业;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专业对接泉州纺织鞋服、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对接泉州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目前,学院建设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A类)1个,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省级“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科研机构——视觉感知与智能分析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1个。


    昂首执炬

    与职业教育共绘新篇


    2024年9月26日,中共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次党员大会召开,科学谋划学院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大会指出,学院今后五年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标新一轮国家和省“双高计划”建设要求,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施“2024至2025年巩固规模、深化内涵,2026至2028年提质培优、发展超越”的两步走发展策略,秉持“先跟跑、后并跑直至部分领域领跑”的发展思路,致力培养面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力争2028年建成一所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聚焦新工科、新商科与制造服务业,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至此,学院发展进入全新赛道。


    薪火相传争甲子,初心不忘著春秋。学院将携办学60周年的深厚积淀,担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的新时代新使命,瞄准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目标,以服务产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为导向,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泉州篇章中展现泉州经贸人的新作为。

    六十华章 治校育人硕果满枝


    ◆引领:党建示范 对标争先育新人


    60年来,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致力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水平,全力推进学院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廖伏树(中)为商务系师生党员上专题党课


    抓好质量创优,激发党建“内动力”。学院党委严格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以群建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等10余项调研成果转化落地。狠抓项目质效,建成10号学生宿舍楼,对图书馆、西教学楼进行立面改造,翻建校史馆,启动综合体育馆建设,实施校门口交通畅通工程、校园景观提升工程,持续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和教育生活环境。对接高校“十百千万”工程创建,持续深化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落实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目前学院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2024年,学院党委被中共泉州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发挥示范引领,打造育人“新高地”。学院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新途径,着力打造“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如,商务系第二党支部探索形成“三抓三管三融合”支部党建工作新范式,实施“四双融合(双主体、双导师、双场景、双支撑)、三层四阶(升学意向、就业意向和自主创业‘三层次’、学生成长认知学习—实训体验—项目实践—岗位实习‘四阶段’)”校企精准双元育人模式改革,由合作企业开展分类分层理实一体教学,双方合作共建“省级商务大数据产业学院”,明确“支部+产教深度融合专业建设”支部特色。日前,该支部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验收。


    学校思政课VR教学


    深耕思政建设,展现育人“新样态”。学院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结合“世遗之城”泉州的人文优势,与南安市世界遗产中心(九日山)等场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构建完善“大思政”格局。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建设,深挖专业课程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等思政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创新打造“专业沉浸+温度辐射”学习氛围。《管理会计》《Java Web程序设计》两门课程获2023年省级第三批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举办“青春使命”泉州印象主题摄影比赛、时政主题Web前端设计比赛,可视化呈现素人改造、编发造型大赛、少数民族婚礼整体造型打造等“项目制”实训课程,深受学生和网民喜爱,有力提升专业招生质量。


    ◆治校:五种理念 德技并修育英才


    针对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和治校思想,学院提出“事业重于职业,敬业深化专业,激情调动才情,理想指导念想,集体提升个体”理念,涵养广大教职员工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并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治校能力水平。


    以“事业重于职业”为遵循。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将所从事的工作、所履行的岗位职责上升到“做事业”的高度,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作一项事业,厚植服务育人理念,深入开展全员育人工作,形成“人人是育人之人,时时是育人之时,处处是育人之地”的良好局面。贯彻“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把优秀党员教师培养成管理骨干”的“三培养”成长激励机制,培养年轻干部梯队,激发队伍整体活力。


    以“敬业深化专业,激情调动才情”为驱动。学院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党委书记、院长坚持以上率下带队伍,提高站位、开拓思维,锚定建设“福建万人知名高职院校”目标,逐渐形成更加重视教学业绩成果、教研科研创新、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实践技能的多元评价机制,实施赛教融合促学,推动“以群建院建设规划”专题研讨和论证落地,持续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内涵发展跨出新高度。


    学校书法亭


    以“理想指导念想,集体提升个体”为支撑。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任务,努力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工作与家庭、本职工作与业余事务之间的关系,将事业重心放在教育教学上,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团结协作。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探索完善德技并修、德才兼备人才培养机制,将“德”“技”在职业人、生命人、社会人三个层面的内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阶段中。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同时,高质量建设“第二课堂”,搭建诸如文学社、棋艺社、书法社、龙舟队等学生社团平台,让“全校学生忙起来、课外学习火起来、能力训练强起来、创新实践做起来”,力促实现从“知之”升华至“好之”“乐之”的转变。实施“网络文化正能量精品”工程,培育形成具有“经贸温度”的活动品牌,新生入校即上“第一堂大思政课”,在迎新现场为学生送上《习近平在福建》系列图书,以及学院品牌文创礼包,引导学生认识学院风貌、定下精神坐标,树立新时代新青年的理想信念。学院党委思政工作案例《融媒赋能,做实做精指尖网络思政工作》入选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评选的“2023年泉州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竞赛:频频获奖 “赛教融合”开新局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敬前(左三)带队参加第十四届数智化人才培养 暨产教融合发展大会


    为培育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学生。近年来,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提”,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尖子带动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提升。2023年,金融专业群学生兰楠、李玉、刘泽宇、朱德军团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金融”赛项一等奖,不仅实现了学院有史以来学生技能竞赛国家一等奖“零”的突破,也成就福建省在此赛项上首个一等奖;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智慧金融”赛项中,金融专业群学生秦雅芬、陈怡芳、陈妍如、刘琪欣团队再次斩获金奖。


    荣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智慧金融”赛项金奖


    2014年以来,学院学生共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12个,省级奖项243个。其中,会计实务、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分别蝉联省赛七连冠、九连冠。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中,跨境电商、英语口语赛项双双斩获铜奖。


    以赛促教,教学相长。学院重视教师群体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以学历培训提升工程、引才引智培育工程、专业群带头人培育工程、名师名匠培育工程、双师创新团队培育工程等途径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改革教师评价,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导向。专任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方面,在教学业绩成果、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予以政策倾斜并设立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绿色通道,充分调动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学院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举措,让我成长为一名省级优秀教师,在这里,老师们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尽快成长,也尽全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学院管理系教授、福建省优秀教师王丽芳说。


    学院现有全国职业院校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省级优秀教师3名,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支,泉州桐江学者2名。2021年以来,教师获得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4项。2009年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频频获奖”已成为学院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学院聚焦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参加或承办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不断创新育人模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加快提升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正是学院不断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硕成果。


    ◆特色:职场宠儿 新式专业受青睐


    当前,职业教育的评价模式正由“教育部门主导并围绕人才供给侧能力水平”转向“行业主导并围绕人才需求侧水平”转变。


    近年来,学院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主动对标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论证,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群(含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现代物流管理5个专业)、财经管理专业群(含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审计、会计信息管理、统计与会计核算5个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群(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5个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群(含服装设计与工艺、人物形象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艺术设计5个专业)、交通服务专业群(含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空中乘务4个专业)、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含金融服务与管理、金融科技应用、财富管理、供应链运营4个专业)等6大专业群,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专业群新格局。


    学院充分利用现有办学基础和优势,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群,其中以空中乘务、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式专业,部分学生还未毕业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受到企业青睐。


    学院汉服社、模特队“世遗泉州”走秀拍摄活动


    今年7月,学院组织空中乘务专业2021级17名学生参加在河北廊坊举办的全国民航服务技能大赛、第三届“金通杯”主持人大赛,获得团队优秀奖。在供需双选会上,每位参赛学生都至少拿到了一份offer,其中5位同学通过了四川航空、东海航空、奥凯航空、阿提哈德等航司面试,成功实现了蓝天梦。


    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培养人岗相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引导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评价证书,实现“一专多能”。深入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与顺丰、邮储、鸿星尔克等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合作,与华为、安踏、九牧王、361°、中软国际等共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产业园,努力让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经过10多年的培育发展,学生从原来不懂服装,到独当一面,独立设计、打板、制作,不仅具备从事服装企业各岗位的专业理论,而且熟练掌握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截至2024年上半年,该专业累计为泉州及周边地区输送1800多名服装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了泉州乃至福建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学院已经打造形成了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审计、会计信息管理、统计与会计核算、空中乘务、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优势特色专业。其中,2021年电子商务入选福建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019年电子商务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2018年现代商务专业群入选省职业教育重点项目。


    ◆文化:以文化人 滋养心灵大舞台


    近年来,学院坚持“学生中心、需求导向、全面发展、产教融合”育人理念,广泛开展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同时,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三全育人”平台,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激活育人“新引擎”。学院目前有思想政治类、体育经济类、文化艺术类、科技实践类、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42个。


    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泉州本土文化资源为载体,借闽南文化中“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等理念,结合实地调研、校馆联合、党建共建等方式强化文化实践。把“巡香蟳埔女造型”纳入《人物整体造型设计》课程,以“项目制”实训方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传承历久弥新的闽南精神。举办“‘缤纷世遗’剪艺走秀公益活动”,学生身穿以泉州十八景为创作题材的珠绣旗袍,参与推广珠绣、剪纸两项非遗技艺。组织前往泉州梨园剧院观看专题梨园戏活动,让师生感受“古南戏活化石”的文化魅力。邀请“泉州针刺无骨花灯”第二代传承人进校开展针刺无骨花灯体验活动。通过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等系列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校龙舟队参加2023年全国青少年龙舟锦标赛暨U系列龙舟赛总成绩位列团队第一


    社团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繁荣校园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院高度重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成立龙舟队、五祖拳社团,组建舞龙舞狮队,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比如,龙舟队成立仅短短三年就屡创佳绩,其中,龙舟男队获2023年全国青少年龙舟锦标赛冠军,龙舟女队首次参与国家A级赛事——2024中华龙舟大赛获第四名。舞龙舞狮队获福建省2023年舞龙舞狮锦标赛亚军,2024年第16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舞龙项目)第三名。


    同时,学院把乡村振兴作为高校实现服务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今年暑假,学院商务系“花开梦想”实践团前往青海省玉树市开展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 青春笃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深入草原腹地、实地考察藏牦牛肉干的制作、学习直播话术、拍摄畜牧产品和生态环境推介视频,并与当地创业青年深入交流创业经历。“通过直播带货,我能够将青海的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了解和感受青海的魅力。”实践团成员梁灵凤在一场直播带货活动后说。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成长,在爱好中交流学习。各类社团力争将来在学院内外赛事中再创佳绩,同时举办更多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学习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自我和提升能力的平台。


    评论观察


    书写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泉州篇章

    □温文清


    60年是一甲子,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来看,60年是一个大轮回,虽然回到了起点,却是一个更高的起点。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60年如一日,致力于为国家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正是“初心不忘著春秋”的真实写照。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强则教育强。在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我们看到教师们对教育事业不断追求的使命担当。为了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有的教授长达一年利用休息日,和学生打地铺,吃住在一起,很多教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大先生”。他们坚持求知、探索、创新的学习态度,将教育事业与个人幸福主动关联,彰显了“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人人可以为尧舜,人人可为领军人物。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与安踏、361°、中软国际等上市公司紧密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顺丰、邮储、鸿星尔克等合作,订单培养,学以致用,让学生们毕业即能就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 “双证书”率达100%,毕业后用人单位满意率95%以上,这是一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守成易而创新难。学院在各种全国性大赛中不断获奖,特别是实现了学生技能竞赛国家级一等奖“零”的突破,背后是党委领导班子深入各部门开展全面调研,发挥务实精神,充分挖掘优势,抓住主要矛盾,大胆进行创新。短短两三年内,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名师名匠频现,师生参与各级各类比赛捷报频传。这就是一种“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走进新时代,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教育家的精神内涵,破立并举,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兼顾规模扩大与内涵发展,不断提优培质,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领域领跑,奋力建成一所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聚焦新工科、新商科与制造服务业,具备鲜明办学特色的、福建知名的高水平万人高职院校。


    甲子薪火,初心如磐。扎根于民营经济乐园泉州,汲取“晋江经验”时代营养的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创新发展,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以至诚报国之心,书写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泉州篇章。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南环路1129号 ,362000
    电话:0595-22467296(党政办)
    电话:0595-28050699、22487775(招就处)
    邮箱:qzjmxyxcb@163.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