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学60周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办学60周年 > 正文
    “经贸扬帆:我从这里启航”丨张文:电光交汇下的答卷
    时间:2024-07-19 08:02 点击:



    电光交汇下的答卷


    张文 /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校园里挂满欢迎新生的横幅,热闹非凡。我在这天也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踏入了大学的校门。我之所以选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既是出于对这个高速发展行业的向往,也是因为自小对电子玩具拆解重组的热爱。

    在泉州经贸学院的求学生活,我完全沉浸在电子技术的世界里,我期待着自己能在各类课程中交出完美的答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开学第一课的基础电路学习,电阻、电容、电感……这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名词,从此在实验室里变得鲜活起来。我至今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焊接电路板时的笨拙,还有当电路成功运转时获得的那份成就感。那些日子,我仿佛每天都在与电子元件进行着对话,它们诉说着电流的语言,而我则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和解读者。

    数字电路课程是由吴菁老师教学,这门课对于电子技术类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时在课堂上,吴老师总能生动地讲解数字逻辑代数的基本原理,那些看似抽象的逻辑关系知识,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每次课后,我都会留下来向吴老师请教,而她不仅会耐心地解答我的疑问,有时还跟我分享一些行业内的小故事,这也让我对数字逻辑的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电路分析与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课程,则是由我们的班主任吕晓磊老师来授课。和蔼可亲的吕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能将复杂的电路原理讲解得通俗易懂,也会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将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另外一门通信技术课程,揭示的是信号在各种系统中传输和处理的基本规律。讲课的潘春玲老师很幽默,经常能将那些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在她的课堂上,总能感受到探索未知的激情和对知识的尊重。正是听潘老师说:“无论是互联网、无线通信还是多媒体技术,它们的背后都离不开通信技术的原理。”对专业有了更深理解的我,也对未来可能从事的通信工程师职业充满了期待。

    然而,真正考验我的还是实验课。在这堂课上,我经常需要亲手搭建电路,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记得有一次实验是要求设计一个音频放大器,我和同学们为此一起研究方案,选购元器件,最后才在实验台上小心翼翼地搭建起了电路,正是在不断地尝试中,我接触到了更多高级的电路系统设计,比如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等。在母校参与的每一次设计,无形中都给予我一次全新的挑战,在日积月累的磨炼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在我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编程实践课。那时在机房里,我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代码世界中,不断尝试让单片机按照我的意愿去工作。我清楚地记得,当自己编写的程序首次在实验板上成功运行时,那种兴奋感是如此的强烈。那些屏幕上跳动的字符不仅是一个程序运行的结果,还让我看到了自己创造力的无限可能。随着课程的深入,我还与同学们一起尝试了更加复杂的项目,比如怎样使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算法转化为具体的代码,也懂得了如何解决编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毕业设计是我在母校学习的最后一课,它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实践的检验,为此,我选择了“无线数据的采集传输及控制”这一设计课题。当我的毕设作品在评奖会上顺利运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无线的控制灯光和家电的场景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我感到无比自豪。我知道,在母校写下的每一份答卷,都将成为我开启通信职业大门的钥匙。

    当时只道是寻常,在泉州经贸学院的求学时光让人怀念,感谢恩师们的倾囊相授,让我可以在人生的每一场“考试”中从容应对,更感谢的是母校的悉心栽培,从这里汲取的知识养分使我能够坚定地迈进电子技术行业的大门,并激励我在追梦的征途上不断成长与精进。时值母校办学6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母校能更展宏图,再谱华章。



    作者系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信息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现任厦门禹驰电子有限公司软件主管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南环路1129号 ,362000
    电话:0595-22467296(党政办)
    电话:0595-28050699、22487775(招就处)
    邮箱:qzjmxyxcb@163.com
    微信公众号